親愛的弟兄姊妹: 相信大家對「權宜之計」這成語並不陌生。它的意思是為了應付某種情況而暫時採取的辦法;當中有著一種無奈之感。大家可曾用這成語在自己身上?當時要應付什麼情況?有什麼考慮因素?計算過的代價是什麼?結果是如何?是否合社會行為規範?最緊要的是這合乎神的心意嗎?本週在撒母耳記上27章,我們的主角大衛就遇到這樣的境況。 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已躲避掃羅王的追殺多年了。在之前的第26章,他們又再經歷一次。在結尾時,或許他們已厭倦一直藏匿在曠野岩洞的生活,還不知需要捱多久。他又不知掃羅會否再次出爾反爾。同時大衛的人數一直在增加,六百人再加上婦孺家眷。帶領著一大群人在曠野覓地方棲身、尋食物、找水源不是件容易的事。這是很實在的問題。滴水石穿;他信靠神的心會否動搖?在第27章,大衛權宜之計竟是投奔非利士之迦特王。什麼?以色列的受膏者(下任國王)投奔到以色列的敵人處避難?!換句話說,竟到與自己身份不相配的地方(或找與神國度敵對的人)去解決眼前的困境?這是不榮耀神的。 可能你所面對的挑戰已有一段時間了,甚至覺得是無止境。你已經試過不同的方案,但困難仍解決不了。自己一個人還能夠忍耐遷就,可是自己的家人呢,也要他們受苦嗎?期間覺得所孭着的擔子越來越重,真的想舒緩一下。權宜之計竟是踩過界?例如,為解決越來越大的家庭開支問題,決定到賭場或酒吧賺外快,或選擇連崇拜時間也加班?可能我們踩過界的決定會發現大衛的影子。 首先由心開始。留心第27章1節「大衛心裡說」。不要看輕「心裡說」或「心裡想」在聖經出現的例子。當人自己和自己說話時就開始對神的信心動搖或對神的心意偏離。看看創世記裏的亞伯拉罕、以撒。人眼目的焦點從大能的神轉向自己的憂慮。心影響人一生的果效。(參箴4:23)第二,思想內容是負面,向最壞方面想結果-「總有一天,我會死在掃羅的手裏。」換句話說,掃羅遲早得手,神幫助不到,要為自己着想。第三,脫離困境的方法是逃奔和從人得平安,而不是倚靠神去面對。在第26章29節,亞比該豈不是已提醒他神一直的保守;他自己也有過去十章的經歷。第四,他在這事上沒尋求神。雖然他有祭司和先知同行,但卻不像之前的第23章(及之後的第30章)的記載,即時藉他們求問神當走的路。 這權宜之計換來了什麼後果?第一,對同行的人雖然可以有安頓的生活,但是對大衛來說,神在這事上一直沉默。在跟着的一年零四個月時間,聖經沒有記載他作過相關依靠神拯救的詩篇;或許是他靈性的低谷。第二,大衛要討好迦特王,滿足他的的要求,因為大衛尋求他的庇護,而被他轄管。第三,大衛要時刻用謊言(或手段、語言技巧)去矇騙迦特王,更要花心思不得罪以色列人,免得他們以為他真的背叛本國。第四,最終在之後的第28章1節當兩國交戰,大衛要作抉擇效忠誰。他不能再作雙面人;兩面都不信任他。他落在更難和羞愧的處境-忘恩(對非利士人)還是負義(對以色列人)。 弟兄姊妹,究竟用「權宜之計」去面對今天的困境艱難真的是出路嗎?還是要「知道我是耶和華,等候我的必不致羞愧」?這是信心的磨練喔。 本週,大家可思考以下題目: 1。試想像自己是大衛。住在迦特的一年零四個月時間是何等樣的心情? 2。回想自己過去用過的權宜之策,你覺得是對的嗎? 3。有什麼導致我們不去等候耶和華而選擇權宜之策? 以馬內利, 啟諾 |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